【大国治沙·内蒙古新实践 防沙治沙英雄谱】格日乐:六十六岁回乡治沙 二十载植绿成林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时间:2023-08-25 11:14:38

初秋时节,通辽市科左后旗茂道吐苏木白音茫哈嘎查格日乐老人治沙造林示范基地满目苍翠,樟子松、沙柳涌起阵阵绿波,呈现出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

白音茫哈嘎查一位村民告诉记者,25年前这里是成片裸露的沙丘,遇到沙尘暴,漫天黄沙遮天蔽日。而这片沙地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从格日乐老人回乡治沙说起。


(相关资料图)

1992年,格日乐从原人民银行哲里木盟分行监察室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回到老家白音茫哈嘎查,看到日益沙化的土地,她的心情格外沉重。1998年,格日乐再一次回到老家,这次她下定决心,不但要宣传防沙治沙理念,而且要以身作则,干出个样子来。格日乐找到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村里非常支持,当即划出近300亩的一块沙坨地,让她创建一个治沙造林示范基地。

“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为家乡治理沙化土地出点力,为乡亲们作个治沙造林的示范,帮助乡亲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格日乐说道。

这一年,格日乐66岁,她的丈夫文都苏73岁。造林第一年,他们投入了4000多元,购买了1万株杨树苗及果树苗,全部栽到了沙坨子里。树栽完了,干旱的环境就给他们来了一记“下马威”。尽管他们一天担了近30挑子的水,但仍无济于事,头一年,一多半的树苗没有成活。格日乐请教行家、翻阅书本,废寝忘食地寻找答案,还订阅了一些农牧林科技刊物。经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棵棵小树苗在格日乐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今年已经89岁的格日乐老人,现居住在儿子家,她坐在沙发上给记者讲起她和老伴儿植树治沙的故事。

为了能全身心投入治沙造林,格日乐和老伴儿在基地盖起了一间简易房,开始了长期野外居住的生活。2002年造林季,格日乐老人在植树时不慎摔倒,导致右手腕处骨折。她没有把伤情告诉家里人,担心子女们知道后,会把她接到城里治疗从而错过植树的最佳时节。她便找当地的医生医治,边治疗边干活,挎着受伤的手臂坚持了一个春天。

累倒了爬起来,“断顿”了就吃口炒米,20年间,格日乐先后投入了30万元退休金,以平均每天栽种成活30棵树苗的速度,培植成活了30多个品种、20多万株树苗,绿化了260亩沙地。如今的示范基地,春天鸟鸣不断,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成熟的果子沉甸甸地压满枝头,带来丰收的喜悦。

闲暇时,格日乐老人就邀请乡亲们来共享她的造林成果,结合切身体会给乡亲们讲造林心得,鼓励乡亲们和她一起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见证了这片基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乡亲们有了改变生活的信心。在格日乐老人的带动下,当地发展了21位网格员,网格员们跟着格日乐老人学习造林技术,发展林木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格日乐老人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治沙造林基地无偿移交给村委会。格日乐老人治沙造林造福百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她先后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劳动英模”等荣誉称号。

天气好时,格日乐老人的儿子会驾车载她去治沙造林示范基地。望着郁郁葱葱的树林,格日乐老人动情地说:“这里的每一棵树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这辈子都在守护这些树,让这些树活下去,让它们在这片土地撑起一片天。”(记者  鲍庆胜  薛一群)

[责任编辑:张彬]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u0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邮箱 :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