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孙现富
早上去上班,在地铁站换乘时遇到几个农民工大哥。有的拖着行李箱,有的拿着蛇皮袋,最引我注意的还是两个背着布包袱的大哥。偌大的包袱,鼓鼓囊囊,压得他们直不起腰。但是,却没有挡住大哥们奔波的脚步,一路快走,一路说笑。
说起包袱,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想到相声里的“笑料”。我说的包袱是一种用布做的行囊,家里的生活用品。样子四四方方的,也有人喜欢用床单代替包袱,东西往上一放,四个角一合,背起来就走,简单方便,还省事。
过去,在我们老家每个家庭都会有几个包袱,有包食品的、包衣服的,还有专门包柴火的、包棉花的。包的东西不一样,包袱的大小也不一样,用料也各有不同,有的很精细,有的很粗放,有的很大,有的很小。那个时候,谁家的包袱多就说明家庭条件好。
我小的时候,时常跟着母亲去看姥姥,每次都会带着一个小包袱,里面除了一些花生、糖果或者点心,还有专门给姥姥带的香烟。到了家里,几个表弟表妹都会你争我抢的围在母亲身边,满怀期待地看着包袱。这个时候,姥姥就会说:“把烟给我留下,吃的都给他们分喽!”
在鲁西南农村老家,包袱还有一些特殊的用途,比如结婚定日子、生孩子办满月,这些信息都要用专门的包袱去传递。嫁姑娘送亲更有讲究,不仅有专门的包袱,还有专门背包袱的人。这个包袱是红颜色,上面带着“囍”字,里面包裹着皮箱的钥匙。皮箱是什么呢?它可是嫁妆中最重要的“宝贝”。新娘子的金银首饰、个人物品,娘家陪送的细软都在这里面。
报丧也要用包袱,只不过颜色是灰色或黑色的,走到对方家里,只要看到这个包袱就会明白来意,家里人赶紧跪迎。一件小小的包袱,看似一种简单的生活用品,却蕴藏着深厚的乡土文化,维系着人间深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方水土的乡愁。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包袱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很多家庭也没有了这种“老物件”,在街上更是难得遇见。远行的人们拉起了各式各样的行李箱,婚丧嫁娶的习俗也简化了许多。但是,包袱留下的印记却深深埋藏在我心里,萦绕不断,挥之不去。也应了那句老话,放下包袱说着容易,做起很难。
既然如此,我愿留下这个包袱,保存这份乡情……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u0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