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加快多元化探索

来源:中评网 时间:2023-05-09 12:08: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人民网报导,近期,多个经济体推出政策强化本币在国际贸易和跨国结算中的使用,国际货币体系加快多元化探索。比如,印度和马来西亚在双边贸易中拟用印度卢比进行结算,中国和巴西将使用人民币或巴西雷亚尔进行结算,东盟国家也在讨论如何转向以当地货币进行结算。

此前,不少国家或地区在跨境支付领域已尝试绕过美元主导的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比如德国、法国和英国主导推出的“贸易交换支持工具”(INSTEX)、俄罗斯建立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也日益明晰。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元作为主导性国际货币的基础,但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特里芬难题”,即美元信用与国际清偿能力的矛盾。上世纪70年代起,美元与黄金脱钩并挂钩石油,保障了其在国际贸易计价和支付结算中的主导地位,并延伸成为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的主导货币,但其内在矛盾并未解决。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美国债务规模近年来加速增长,美元信用根基不断遭到动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先后推出数轮量化宽松政策,新冠疫情发生后又实行“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这导致当前美国在防通胀、防衰退和防金融风险之间艰难平衡,各国对美元稳定性的担忧进一步加剧。加之美国将美元作为武器,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与文化霸权,制造“美元潮汐”攫取他国财富,通过金融制裁限制他国发展权,更强化了多国探索其他货币支付方式的决心。

加快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探索,是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产业链变革背景下多国的主动选择。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1年至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1.15%上升到40.92%,发达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则由78.85%下降至59.0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自主制定经济政策的要求更加迫切。相对于美元,本币结算的汇率风险更低,本币融资是更为稳定的融资来源,与国内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配合更加便利有效。

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迁等因素影响,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朝着多元化、数字化等方向变革,同时也呈现一定范围的区域化、本土化。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进出口交易商对币种需求存在差异,一些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相对优势位置的国家,其货币使用也有了更大空间。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u0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邮箱 : 920 891 263@qq.com